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红太阳受邀参加中国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做主旨发言

时间:2024-03-01

2月27-29日,2024年中国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召开。红太阳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平受邀参加,与行业专家、企业领袖、研究机构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吡啶产业链及下游农药的绿色发展之道。

大会期间,王国平以“中国吡啶碱工业发展及市场行情”为题目做了主旨发言。报告从“过去-吡啶碱发展历史”、“现在-吡啶碱产业链发展现状”、“未来-吡啶产业链规划及行情”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全球吡啶产业工业格局变迁及中国以红太阳为代表的企业在吡啶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布局,以及终端“话语权”产品的成功塑造。

王国平指出,2000年以前,并没有中国企业涉足吡啶碱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吡啶碱工业市场主要垄断在凡特鲁斯、龙沙、吉友联、日本广荣等国外跨国公司手中。作为中国吡啶碱的发展先驱,红太阳1998年开始自主研制吡啶碱,在技术团队持续努力攻关下,首套中国人自己的吡啶装置于2004年在南京开车一次性成功,这也是中国吡啶碱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2007年,红太阳又在安徽当涂投资建设了迄今全球产能最大的年产7.5万吨吡啶碱生产装置,随后中国多套装置跟建。我国是吡啶碱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产能持续扩张。近几年吡啶碱工厂历经波折,湖北沙隆达、潍坊绿橄榄,唐山晨虹等厂家相继退出吡啶生产。吡啶最主要用途是生产百草枯,随着百草枯禁用范围的扩大,纯吡啶的需求明显减少,吡啶碱装置开车率下降,当前吡啶碱装置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的状态,预计未来吡啶需求量仍将逐步减少,建议企业审慎布局吡啶碱产品。

发言中,王国平介绍了红太阳吡啶碱产业链发展现状。红太阳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吡啶碱产业化企业,创造了世界领先、自主可控、循环经济三大绿色农药产业链和20种全球“话语权”产品,拥有行业内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吡啶碱产业链。公司现已打通中柬木薯贸易通道,并在柬埔寨种植15万亩木薯,为进一步延伸公司吡啶碱产业链奠定夯实基础。目前,公司产业链内生产中间体产品吡啶、3-甲基吡啶、2,2’-联吡啶、2,3-二氯吡啶等,生产农药产品包括百草枯、敌草快(二氯盐、二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吡虫啉等。其中,公司吡啶产业链核心产品吡啶碱、百草枯、敌草快、氯虫苯甲酰胺等产能及工艺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

在未来吡啶产业链发展规划方面,红太阳集团董事长杨寿海高瞻远瞩,通过数字化+生化技术,利用红太阳颠覆性前沿技术与生态叠加的成果,在云南曲靖布局“一链六大孪生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全力创建世界生命健康产业首家“零碳产业园”。公司通过在境外设立木薯种植园,在云南投产木薯、秸秆等生物质乙醇项目为支撑,降低吡啶碱合成成本。同时在综合利用上,将木薯渣做成生物质肥料,将沼气提纯为甲烷,利用云南当地的磷矿资源生产甲基二氯化磷、二乙酯,通过生物酶一步法生产精草铵膦形成有机闭环,进而实现吡啶碱与精草胺膦的无缝对接。在双酰胺产业上,红太阳将继续加大氯虫苯甲酰胺扩能强链力度,并加快溴氰虫酰胺的开发登记步伐,二者部分工艺路线相近,在专利保护到期后将如期上市。同时,红太阳拥有2,2’-联吡啶支撑的敌草快二氯盐、二溴盐等优势产品皆是公司发展成为全球首创、自主可控、节能低碳、世界知名产业集群的强大助力。除此之外,在吡啶碱扩增产能的情况下,也将带动公司在生化医药,医美等产业的发展。

红太阳在吡啶产业领域丰富的产品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赢得了业界各方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与会嘉宾反响强烈,纷纷表示对农药产业未来发展、资产配置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会助力农药企业更好地把握机遇、整合资源,以共建共享,打造开放协同、共赢共生的绿色环保农药生态圈,积极践行中国农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